真善菩薩心明圓,故名如意輪;
心無罣礙故名觀自在;
心無生滅故名延命;
心無摧破故名地藏;
心無邊際故名大苦薩;
心無色相故名摩訶薩。
轉讀此經。稱我名者。
我以法眼。威神力故。
即轉業報。令得現果。
除無間罪。當得菩提。
我從過去。無量劫來。
見諸六道。一切眾生。
法性同體。無始無終。
無異無別。無名異相。
生住異滅。是得是失。
起不善念。造諸惡業。
輪回六趣。
生生父母。世世兄弟。
悉成佛道。後我成佛。
若殘一人。我不成佛。
若知此願。二世所求。
悉不成者。不取正覺。
爾時佛贊延命菩薩。
善哉善哉。
真善男子。
我滅度後。
未來惡世。
罪苦眾生。
付囑於汝。
今世後世。
善能引導。
彈指之頃。
不墮惡趣。
況墮無間。
阿鼻地獄。
延命菩薩。而白佛言。
世尊不慮。我當拔濟。
六道眾生。若有重苦。
我代受苦。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時世尊重以偈贊曰。
善哉善哉 延命菩薩
有情親友 眾生生時
為其身命 滅為導師
*短命無福:
不知無量壽,無量願求悉成就。
眾生不知 短命無福
我滅度後 於末法中
國土災起 人王政亂
*他方賊來:
不同宗教和知見
*憶想:想到就已成
他方賊來 刀兵劫起
但當憶想 延命菩薩
今世後世 所求不滿
我所說法 無有是處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
六變震動。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金剛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聖觀自在菩薩。
摩訶薩等。異口同音。
而白佛言。世尊。
未來眾生若聞此經。
是菩薩名。我等皆當。
隨順是人。作心眼明。
現其人前。所求圓滿。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爾時,梵王、帝釋、
四大天王雨諸天華供養如來,
白佛言:
「世尊!未來眾生若自心正,不枉是非,不捨賞罰,持是經者念此菩薩,我等眷屬擁護是人不離日夜,令其國土百由旬內無諸災難,其國人民令得安隱,穀稼成熟所求滿足。若不爾者,不名護世,不還本覺。」
★★★
每天念
如意輪觀自在
延命地藏大菩薩摩訶薩
(1)名稱(誓約稱其名號)
(2)讚嘆
(3)看相起歡喜心
見到親近的愛人
大願王地藏很敢蓋章
法眼威神力令得現果
若知此願,二世所求
悉不成就,不取正覺
幫助我完成你的誓約
今天沒修法
今天沒做功課
做的不是很好
交給延命地藏(全包收尾)
把所造諸惡業及輪迴六趣
請延命地藏菩提擺平超拔
我有福氣了
請兌現
我有無量卡
每天刷卡成功
內外皆是
本尊光身
壇城淨土
蓮花國度
所有本尊
皆是延命地藏
所有佛的名號
相好千福妙莊嚴
慈悲覆護持錫杖
遍照淨滿如意寶
五方佛冠端嚴備
今世後世善引導
千萬劫永受安樂
利益人天無量事
畢竟成佛超生死
以大神通方便度
作大證明功德主
威神智慧不思議
慈悲辯才大威力
★★★
【地藏本願】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
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
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
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
作地藏形像,
燒香供養,
瞻禮讚歎。
是人居處,
即得十種利益。
何等為十:
一者、土地豐壤;
二者、家宅永安;
三者、先亡生天;
四者、現存益壽;
五者、所求遂意;
六者、無水火災;
七者、虛耗辟除;
八者、杜絕惡夢;
九者、出入神護;
十者、多遇聖因。
佛告堅牢地神:
汝大神力,諸神少及。何以故?
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
又常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之事。
汝之功德,及以神通,
百千倍於常分地神。
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
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於耳,何況令受。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亦有釋梵眷屬,諸天眷屬,擁護是人。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
佛告虛空藏菩薩:
諦聽諦聽!
吾當為汝分別說之。
若未來世,
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
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
一者、天龍護念,
二者、善果日增,
三者、集聖上因,
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衣食豐足,
六者、疾疫不臨,
七者、離水火災,
八者、無盜賊厄,
九者、人見欽敬,
十者、神鬼助持,
十一者、女轉男身,
十二者、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
十四者、多生天上。
十五者、或為帝王,
十六者、宿智命通,
十七者、有求皆從,
十八者、眷屬歡樂,
十九者、諸橫消滅,
二十者、業道永除,
二十一者、去處盡通,
二十二者、夜夢安樂,
二十三者、先亡離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二十五者、諸聖讚歎,
二十六者、聰明利根,
二十七者、饒慈愍心,
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復次虛空藏菩薩:
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
聞地藏名,禮地藏形,
或聞地藏本願事行,
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
一者、速超聖地,
二者、惡業消滅,
三者、諸佛護臨,
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增長本力,
六者、宿命皆通,
七者、畢竟成佛。
爾時,
十方一切諸來,
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
及大菩薩天龍八部,
聞釋迦牟尼佛,
稱揚讚歎地藏菩薩,
大威神力,
不可思議,
歎未曾有。
是時,忉利天,
雨無量香華,天衣珠瓔,
供養釋迦牟尼佛,
及地藏菩薩已,
一切眾會,
俱復瞻禮,
合掌而退。
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乃至聞名,
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
莫退初心,聞名見形,
瞻禮供養。是人眷屬,
假因業故,墮惡趣者,
計當劫數,承斯男女,
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
瞻禮功德,尋即解脫,
生人天中,受勝妙樂。
是人眷屬,如有福力,
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
即承斯功德,轉增聖因,
受無量樂。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
一心瞻禮地藏形像,
念其名字,滿於萬遍。
當得菩薩現無邊身,
具告是人,眷屬生界。
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
親領是人,於諸世界,
見諸眷屬。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
至於千日。
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
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
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
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復次觀世音菩薩:
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
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
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
縱遇明師教視令熟,
旋得旋忘,動經年月,
不能讀誦。
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
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
無讀誦性。
如是之人,
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
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
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
以淨水一盞,
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
然後合掌請服,回首向南。
臨入口時,至心鄭重,
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
邪婬妄語,及諸殺害,
一七日或三七日。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
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
於是人處,授灌頂水。
其人夢覺,即獲聰明,
應是經典,一歷耳根,
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復次觀世音菩薩:
若未來世,有諸人等,
衣食不足,求者乖願、
或多病疾、或多凶衰、
家宅不安、眷屬分散、
或諸橫事,多來忤身,
睡夢之間,多有驚怖。
如是人等,聞地藏名、
見地藏形,至心恭敬,
念滿萬遍。
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
即得安樂、衣食豐益,
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於虎狼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
★★★
★★★
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
中陰身自救法
http://m.xuite.net/blog/baujiu2011/wretch/177523325
https://okadaruri.pixnet.net/blog/category/2701882
地藏法門有四:
一、占察善惡業報經
二、地藏菩薩本願經
三、地藏十輪經
四、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
南無真善菩薩
南無
大慈大願大聖大慈
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
如意輪觀自在
延命地藏大菩薩摩訶薩
1.心明圓。故名如意輪。
2.心無掛礙。故名觀自在。
3.心無生滅。故名延命。
4.心無摧破。故名地藏。
5.心無邊際,故名大菩薩。
6.心無色相,故名摩訶薩。
南無
如意輪觀自在
延命地藏大菩薩摩訶薩
1.心明圓
2.心無掛礙
3.心無生滅
4.心無摧破
5.心無邊際
6.心無色相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明圓故如意輪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無罣礙觀自在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無生滅名延命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無摧破名地藏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無邊際大菩薩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無色相摩訶薩
南無延命地藏尊
法界同體代重苦
南無延命地藏尊
調御法性超異熟
南無延命地藏尊
即轉業報得現果
南無延命地藏尊
能以一善越三界
每日晨朝入諸定
入諸地獄令離苦
無佛世界度眾生
今世後世能引導
南無延命地藏尊
女人泰產心安穩
南無延命地藏尊
身根具足意自在
南無延命地藏尊
眾病悉除體堅固
南無延命地藏尊
壽命長遠無斷滅
南無延命地藏尊
聰明智慧三昧耶
南無延命地藏尊
財富盈溢行佛事
南無延命地藏尊
眾人愛敬無怖畏
南無延命地藏尊
穀米成熟民安樂
南無延命地藏尊
神明加護除災難
南無延命地藏尊
不昧因果天王護
南無延命地藏尊
開我心眼做引導
南無延命地藏尊
證大菩提成佛道
【地藏讚偈】
皈依本然大光地
無盡佛藏總持尊
稱名瞻戀供養讚
無量願求悉成就
中心不動阿本體
中臺八葉總持尊
相好千福妙莊嚴
慈悲覆護持錫杖
遍照淨滿如意寶
五方佛冠端嚴備
今世後世善引導
千萬劫永受安樂
一切如來同讚歎
十方菩薩共皈依
威神智慧不思議
慈悲辯才大威力
世尊殷勤付囑汝
現在未來天人眾
以大神通方便度
為閻浮罪苦眾生
作大證明功德主
生死中作大擁護
見聞瞻禮一念間
利益人天無量事
供養瞻讚迴法界
畢竟成佛超生死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
六變震動。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金剛藏菩 薩。
虛空藏菩薩。
聖觀自在菩薩。
摩訶薩等。
異口同音。而白佛言。
世尊。未來眾生若聞此經。
是菩薩名。
我等皆當。
隨順是人。
做心眼 明。
現其人前。
所求圓滿。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真言:
嗡
哈哈哈
維沙嘛吔
司娃哈
Om, Ha, Ha, Ha,
vi samaya, Siwa ha
真言:
唵
訶訶訶
尾娑摩曳
娑婆賀
讚:
地藏大士。誓願弘深。
明珠
照破鐵圍城。
金錫振幽冥。
花雨繽紛。大地布陽春。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https://sdoyana.tian.yam.com/posts/68199645
★★★★
延命地藏菩薩
及掌善童子、掌惡童子三尊圣像
延命地藏菩薩經非偽經釋疑淺見
延命地藏菩薩經非偽經釋疑淺說,地藏法門有傳世者共有四部:第一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二占察善惡業報經,第三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第四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前三部為世間易知曉,後一部世所罕見。在此即介绍修持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心得淺說,此經因為華文大藏經內未收錄,易被只看參考大藏經是否收錄的大德判為偽經。實是無上稀世法寶。譯文典雅簡潔優美一向是不空大師一貫手筆。可惜華文化區並不普偏流傳。而來源是由日本東密法本傳來,譯者是唐朝開元三大士之一不空三藏所譯,依經内容來看,是世尊講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後同一地點再次應無垢生帝釋為末法護世所請而講,實為末法無上法寶,應時救世寶典。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內講經地點翻成佉羅帝耶山(唐玄奘大師譯,大師譯經順原音),延命地藏菩薩經上的說經地點是佉羅陀山(唐不空三藏譯,大師順華人好簡),可能是同一地點不同梵音音譯斷句不同,時間上是佛說大乘無依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完後接著再次講經。無依行品數品也即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主要內容。請法者一樣是天帝無垢生。據說此經在日本是限受,就是需受三皈依五戒的弟子才可以傳授的法寶。得聞者也最少也應自授五戒,起敬法想。內容有密部修持,也有顯教修持。得聞此經者應生難ㄗ ㄠˉ遇想。而顯教修持也是讀經並稱名,恭敬皈命供養禮拜延命地藏菩薩,依經而行。它的內容對行者要求是:孝養父母,奉侍師長,言色常和,不枉人民,不犯邪淫不斷生命。依齋戒日讀經。只要信心堅固,不生疑惑,得種種現果報之福。實是我輩障重福薄,修行無力者最大依護。經言;末法眾生不能發心。心力浅短,所以經文不長,易修易持。再者要求簡單,孝養父母為主,本入世人倫為本,簡單明暸。今世得現福報之果,後世得生淨土。得此法寶實是雙豐收,今生來世大慶喜也。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說:「若果有人在一百劫中那麼長的時間,禮拜供養文殊菩薩、彌勒菩薩或其它大菩薩來求願,不及有人在一飯食間那麼短的時間,稱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名號,虔誠敬禮地藏菩薩而求願,地藏菩薩的功德威神力很快就滿他的願。」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善男子!彌勒、文殊、觀世音、普賢等而為上首如是等恒河沙諸大菩薩。若人於百劫中,禮敬供養欲求所願,不如於一食頃禮拜供養地藏菩薩,功德甚多,所願速得,皆悉滿足。何以故?此地藏菩薩,于一切眾生,能大饒益為如意寶故。此族姓子,若欲成熟眾生故,能發堅固大悲伏藏,令滿一切眾生心願。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應當供養地藏菩薩。」
讀誦《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一滴淺見
轉載
一、信心緣起
這部經首見于地藏道場九華山。諸寺首席大和尚仁德長老題字證實的《地藏三經》里面所附的一部經,另附有一部是《地藏菩薩陀羅尼經》。
《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經題首先講明是佛金口親說的,以制迷謗者之墮落業因而成辦我輩信心。譯者不空三藏法師是與鳩摩羅什、安世高、玄奘法師等同樣負有盛名的大譯師。而且經文風格內容意理均與其它大乘經典一樣,具足流暢善巧言詞。讀誦時讓人如臨法會一般,倍感熟悉親切。確是佛說無疑。
雖然之前與《地藏大乘十輪經》及《地藏占察善惡業報經》同樣流通較少,但同修切勿生疑。試問,地藏法權威仁德長老對此道場主要法寶若非確認無疑,怎敢隨便題字作證而無視海內外信眾的信賴與此中因果呢?
此經旨在對末法業重眾生的救護,若有疑謗也是末法眾生相應根基者的共業。業重故障重,《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說得很清楚:“迷理故名誹謗。”所謂: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這很值得注意。楞嚴經也說:“生因識有。”故知業從識生,業重則識必迷。悟空轉識,即轉業報。故某禪師開悟后說:“剎那滅去阿鼻業。”境隨心轉故。總之,業重是導致惑深識迷,背理誹謗之根。
此經是無垢生帝釋在佛前請轉護世之法而說的。且十方人類王中王的金銀轉輪圣王同來聽經護持,以表具足大力護世之緣。在經中,帝釋問佛:“法末眾生當何拔濟?”佛說:“有一菩薩,名曰延命地藏菩薩。”這邊要說明一聲,延命地藏菩薩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地藏菩薩,與《地藏本愿經》中常說到的地藏菩薩是同一尊菩薩。但我們在修這個法門時,在稱念菩薩名號之時,一定要稱念“南無延命地藏菩薩!”。
本師之意,法末眾生需拔濟之時祈請延命地藏菩薩就行了,他能拔濟。地藏能仁,眾所周知!大乘佛教雖提倡積極入世化度有緣,但不是對眾生苦惱的大包大攬,而主張自性自度,自成佛道。唯于地藏孝法佛稱其為真救世者。可見此法對于需要救護的末法業重眾生極為對機,乃是末法時代提倡主修的無障往生解脫之法。故本愿經說:“一切諸愿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三途眾生僅憑見體聞名之法緣即生人天乃至凈土。三善道眾則僅聞名即可得現世果報,后生凈土。用心憶念者心眼得開(指開悟),決定成就(證果或往生)。得十福遠八怖畏,甚至邪神聞名也能自悟本空,速證菩提。
有人質疑:如此一來,凈土行者不就個個保證往生了?娑婆國土走得光光的?佛確是此意愿,延命地藏菩薩也有此能力。如經所說:“恭敬供養延命菩薩。不生疑惑。現世所求皆令滿足。后生凈土得無生忍。”以及“我以法眼威神力故即轉業報。令得現果。除無間罪。當得菩提……生生父母。世世兄弟。悉成佛道。后我成佛。若殘一人。我不成佛。二世所求。悉不成者。不取正覺。”具足信愿的念佛者,如若受持供養《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不但二世所求皆能滿愿,求往生也決定成就!此經利益雖極廣大而究竟,但我們福淺業深而少遇此大方便圣緣,就算遇上,然又有幾人起信,幾人深信不疑?有緣見聞此經像而能在齋日念經持名恭敬供養又有幾人?所以,我輩應該發心學習此經且大力贊嘆。又需印造延命地藏菩薩及掌善童子、掌惡童子三尊圣像以具足方便緣分。宏揚贊嘆,勝大布施。普遍孝敬諸有情。
再者,每一個人身心都是法界眾緣和合形成的共業,都是法界共作。是故,單修自身僅是對治妄念,兼修法界眾生共業大福,才是轉化自身業力的究竟方便之法。以修眾生共業之福而對治我相,才能真正拔生死根。所以,善于凈化眾生共業而起大福田者即是究竟自利之行。這是如法拔去我執之根本。所以說,單修自身者僅大妄念轉小而已。是故地藏發愿:“如是等人盡成佛道,我然后方成正覺。”十方三世諸佛也莫不是由此發心而成佛道。所以我們也應發心度生漸忘私我而終究竟無我!行愿品說:“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佛。”以成就眾生解脫我執。
那么,延命地藏菩薩是如何來度化六道眾生的?經言“諸法空寂。不住生滅。隨緣生故。身色不同。性欲無量。普為得度。”諸法不住生,是說凡夫雖隨業幻覺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妄念而體性無生。雖可隨生滅業輪轉,也可隨不生滅圣緣常住三寶而歸回本覺。諸法不住滅是說二乘雖舍生趣滅,但法性無染而不住寂滅,雖可因宿根暫住二乘,也可常隨佛學發心大乘而歸回無染。“凡夫生相,二乘滅相。”之法性。凡夫隨業緣而得生死輪回身。二圣隨法緣而得寂滅身。但凡夫及圣人雖種性不同而無量,但皆同體無染而無分別。所謂種種法,就是同體本覺之應化妙用,即是自體自化自度,無能度所度之相。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又即金剛經的無住生心顯明法身、本覺無染生滅相妙用。故六祖惠能大師稱一切法不離自性。
二、化度實相
那么,從俗諦講菩薩如何化度?以種種業緣形成種種眾生,故色身不同,故性格欲望無量。俗語稱:“一樣大米養出百樣種人。”所以,菩薩根據眾生性格與欲望及種性(大乘、小乘、人天乘)而現種種化身而度脫之。乃至化現器世間山河大地。
那么,延命地藏菩薩因何因緣得名?他的實相是什么?佛告帝釋,此菩薩名號有六種德相:
1.“真善菩薩心明圓。故名如意輪。”
真善菩薩以無私無我利他,破去眾生無明我執之暗塵,而顯現平等寂滅無相無暗塵的大圓滿光明。據大乘起信論中馬鳴大士之意,破無明暗塵,顯現常寂滅常寂靜光土之光明,以影現諸法生滅來去因果,了了分明。以如實知萬法,于業而能自在取舍,故名如意輪。”
2.“心無掛礙。故名觀自在。”
妙觀察智由自性光明所顯現。以中觀正見妙觀空性,具足空、無相、無愿三解脫而心無掛礙,名觀自在。
3.“心無生滅。故名延命”
心無生滅,體性不動。無起無止無終,無終而說延命。一切自性三寶與常住三寶皆從不生不滅體性之上而得建立。故知生滅皆為遠佛滅佛因緣。淫為生之本,從無明起十二支因緣流轉六道,遠離涅磐,不生不滅之境。殺為滅之業,斷佛慈悲種性,又殺處必生而入輪回。也背離佛道而遠涅磐城。故淫殺業是障不生不滅延命經因緣之根本。眾生淫殺共業為此經隱滅之主因。反之戒淫殺放生者則皆是護法行為。
4.“心無摧破。故名地藏。”
心本無有實質,以無生體性遠離緣合假相之污染,無結集暗塵,故常寂滅常寂靜光土本來常住光明不滅,無從摧破,名為地藏。
5.“心地無邊際,故名大菩薩。”
以我執暗塵結集為色,集成緣合我相的有住之心,因心而生色相之起止邊際,乃至親疏、貴賤、種族、國界等各種極端邊見。舍離我見則離起止邊際,顯現十方法界,無限制性的隨緣度生,而說心無邊際為大菩薩。楞嚴經說,我輩眾生,舍離大海而唯取一浮木,因小失大。所以,分別貴賤、種族、國界、親疏而修行者是不能成就大器的。
6. “心無色相,故名摩訶薩。”
心無分別色相,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即轉八識為四智。分證法身而名法身大士摩訶薩。楞嚴經說:“世表遷流,界為方位。”生滅時空因此而立。遷流必起于動靜來去,動為緣起,靜則相續。動靜產生了世間遷流時間相,也就產生了八識染心之煩惱障(煩惱喻動而不安)。方位以聚散來去而成相,聚稱緣合,散為緣盡。聚散產生了世間的空間相,也就產生了取相妄想所知障。大乘起信論馬鳴大士意謂:違一切法平等寂滅,故執聚散暗塵取相妄念,于一切法不能如實而知,為所知障。以平等性智寂照中,起緣起性空觀,實知萬法而破去無明。要想破煩惱障,則當以法身無染體性起成所作智,法緣凈相無礙妙用,方便降伏令其返本歸凈。返本歸凈即不思議普賢行愿口品的作用。參考《中觀與心經無二法性之淺見》。
有情因于十方世界器世間相的聚散、住相生心起動靜遷流八識和合體之染心而入輪回。此經說心無生滅故名延命,所以要知生滅根本才能應根拔除輪回,令歸不生不滅本具圓覺大海。眾生要想斷除二障,先應知彼來去根本。首先了解無明暗塵結集之器世間六塵,其次要了解情執世間之六識,最后要了解情器世間和合體之六根。
眼根與色塵接觸,緣合生起眼識之染心幻覺。
耳根與聲塵接觸,緣合生起耳識之染心幻覺。
鼻根與香塵接觸,緣合生起鼻識之染心幻覺。
舌根與味塵接觸,緣合生起舌識之染心幻覺。
身根與觸塵接觸,緣合生起身識之染心幻覺。
意根與法塵接觸,緣合生起意識之染心幻覺。
六識離開六根六塵外并無本有之相,而六根六塵離開緣合外也無本有之相。以離四邊八戲之中觀正見觀之萬法皆從緣合而無本有之相,緣合故有,緣盡則滅。緣生緣滅而體性無生,無生則無滅名曰延命。眾生體性寂無聲音,滅無形色。無聲則不染識,無形則不執相。無生體性隨緣應用,覺性遍滿恒常不滅,視聽嗅嘗觸憶等六根感覺,無非佛覺,試問,
如果這一空間無有視覺存在,我們能看到什么?連暗也看不見。
如果這一空間無有聽覺存在,我們能聽到什么?連靜聞也不存在。
如果這一空間無有嗅覺存在,我們能嗅到什么?連淡嗅也不存在。
如果這一空間無有嘗覺存在,我們能嘗到什么?連淡嘗也不存在。
如果這一空間無有觸覺存在,我們能觸到什么?連虛空也感觸不到。
但是,每一空間,每一時間我們都存在上述這些感覺。證明在每一空間,每一時間覺性遍滿諸處而恒常不滅。隨緣顯現而無自體,謂之無生。無生滅諸災妄,無滅福樂遍存,一切眾生如來藏本具如是功用。延命地藏菩薩常寂滅常寂靜光土不生不滅無法摧破,這即本地風光。歸依眾生本具本覺如來藏,隨緣顯現不生不滅體用度生之法。南無延命地藏菩薩!
三、修福感應
也許有人說地藏法三經夠多了,何必又介紹延命經,令人不知所以。首先,要明白此論都是針對某法會眾生種性或某時代根基之需求面方便開示的。各應根機方便而顯差別作用。經以定體而去嗔,律以戒相而斷貪,論以慧顯絕癡情。密以三藏轉三毒。各占二萬一千法門。所謂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作福為先。也說明對機方便各有差別作用。出世往生凈土,念佛最超勝。入世助緣地藏成所作智,修福成辦所愿較方便。《入中論頌》說:“施戒忍等三種法,善逝多為在家說,彼等也即福資糧,復是諸佛色身因。”地藏本愿經獨見十方諸佛齊集色身,明示其為修身修福之勝緣。《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阿難依俗諦問佛:“有食有命,有命有身,有身有道……”順便反應出一個現實:食是身、命、道的關鍵資糧與助緣,齋僧、供佛得此方便福緣。地藏十輪經又說:“假如有人于彼觀音、彌勒、文殊、普賢之類上首菩薩,于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求愿,不如有人一食頃同樣奉事地藏菩薩速得滿愿。福!成所作智成辦所愿之福。而此法又因各種需求各有方便之處,本愿經發悲孝,心具足成佛根本福田正因。大集十輪經國王護法延續三寶得大集福田力用,占察善惡業報經以斷疑生信度末法眾生入門為方便。延命經則以救世速效至解脫,歸不生不滅,空寂凈土極福為究竟。《仁王護國般若經》中佛說:“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剎那經九百生滅。”即說一念中有八萬一千次生滅。可見無生無滅無分別心這個福田,念念勝福八萬倍。已證無生阿羅漢知八萬劫事,原因由此可見一斑。離生滅延命經現世報之究竟方便確為極勝速辦之福報。密宗大圓滿有最遲七生成就之說,而此經稱:“二世所求,悉不成者不取正覺。”快吧,其中現世速效主因是時間隔陰,乃由識心妄覺三世遷流形成的。不生不滅延命法頓超時間幻覺之障故。二世往生凈土主要助緣是因為掌惡童子降伏無明所知障,世間業自在得無障往生方便。其次,掌善童子調御法相本性貪欲,緣合輪回之根。為離相圣法清凈法緣。離煩惱染心障故,心凈則土凈,歸還本覺真如。
欲得假我之福,感應神速者,首先要以孝心身養父母以成色身來源根本順緣,其次奉事師長,以明善惡取舍。其余言色常和,不枉人民,不斷生命。不犯邪淫皆是遮止破滅集我漏失之緣,以成基礎堪受加被根器。心、佛、眾生本無差別,只要因緣具足,佛我無二,相應并無間斷。佛菩薩累劫勤苦修積資糧難道是為自己修的?是為我們!所以,念佛才有福報、尊貴、長壽、智慧、端正等。僅修佛之因地戒法尚可得此諸報,何況念佛果地!然而,漏器終會損失無法速滿,我們這樣孝養父母等行持才堪受加被,甘露大福法流注入我相才得容納不失而速成現世報故。上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言色常和,不枉人民,不斷生命,不犯邪淫等皆是修福助緣資糧以令求現世報者速得滿愿。佛教生財有道,不作奸商貪取行為,而以善果感招代替貪行。以此方便資糧之利益安心禪定正行而方便往生證悟。如何行之?
一切眾生都是自性法身所顯現的緣起法相造作作用,是讓你法身支配用來造作善惡業之用的,是你法身真我的影子所現的。(雖非實有,卻有以假修真之妙用)故六祖大師說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影現。一切眾生情器世間,本體都是你的寂滅無相法身,一切有情起心動念無非法身之用。情器世間萬法皆是你自體你自用。你令他人造貪嗔癡業,即是自性法身起煩惱相污染無明,障慧資糧而識迷智失成惡業因。復是自己報身起積惡緣,障福資糧滅福善報成惡苦果。別忘了,他人的體性即你的體性,同體無別,片刻不離。從緣合處互相起善惡作用,從你緣起令他作惡即是你法身起惡用,業起于你的緣,惡報也是你的緣。他作即你作,因你影響故。所以,你不要把他當個人相為實而起心動念,你只當他是你自性法身,本無自相僅是緣合影現而已,應以多聞佛學諸智判斷其根性善惡習氣及其業緣,所能反應出來的心態言行而選擇與其交往如何取舍善惡言行。也即說自性法身中的這個工具怎么使用?慧根妙用觀彼無自相,緣合幻有,不染于識。無其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然自觀自身也應見無我相私執。唯緣合暗塵無明妄念在做主而已。形色人相,緣合眾生相,相續壽者相,自他均無此四相。情器世間平等寂滅,空無自相。法身無染,常寂而無聲,滅而無形,以無執住私欲結集暗塵故,名常寂靜光土。法身、涅盤,圓滿光明本寂,佛性、如來,以各種角度破諸執念而得各種名詞。又名實相念佛,他我均為法身無量光體性,自性彌陀。
求方便善用則應視其人相、習氣、緣分所能反應出來之心態言行,觀自心觀他心平等觀察各種我人眾生相習性以備于識,在處理人際交接時造作善惡之用。對他應機說法,對自也應觀心與習氣而設功課。但我執未破盡習氣之前不可能完全無我。說我的票子全部歸你用,這是執空法了。體雖無我,緣合習氣尚存,只能盡力善用自他因緣。故楞嚴經說:“理雖頓悟。事須漸除。”起心動念無非造作善惡,就看我們怎么用了,你打他,彼我執心必生嗔恨,恨自你生,苦必歸你。勸以念佛,必有善根。然不應貪取。雖善果感招而居安思危,以無常法印制自暗塵無明妄取。雖隨緣安心受用而用于正道。盡量造善不令他惱。令人痛苦,則自他法身雖體不動,而緣合報身我執強烈、動念生大妄想,無明幻動引發暗塵令他不能如實觀萬法,于業不能自在取舍,造業失福。所以說大慈悲大福德!
放生護持法身,不動妄念,據上理述則知,福報最大,護持彼人法身不動,妄念造作具大慈悲故,佛最歡喜,誰不愛自身命?比如,凈空法師有大因緣,你令他片刻痛苦,假設生惱,則彼人相緣合一切眾生之念也起妄念之因,眾人無明于業,取舍則錯就會造成大片惡因,僅此一刻!所以大慈悲大福德這一說法在《地藏經》佛放十光明云所示法報化三身,依體起用所示大慈悲,識報身起大福德行相,光明云早已明示。所以,放生第一福!八福田中看病為最。而放生為究竟。根本道理在于無畏施護持法身,不起痛苦引發幻動無明暗塵而錯覺善惡行為。既知造作同體妙用,宜于宏法利生起眾生共同善業,勿如世界二戰希特勒大魔鬼使眾生共業激增而受永無償盡之苦。
修共業善行。比如:興寺,辦流通處,辦居士林,在老人會等公共適合場所放佛教影片,醫院門口或殺盜淫處放念佛機,路口設燈,立佛號石碑,乃至顯眼處擦去一口痰等小善也是消去共業之行。如有大力創辦養老院,孤兒福利院,放生池,提倡孝道,廉政,公平交易,停止肉宴,喜喪念佛素食,移風易俗,乃至一切公益事業,皆是自性法身妙用之法。行一善,消一業,轉一無明妄念,長一慈悲正念,得一福田,增一分往生資糧。對于現世證悟接近一分。擁護眷屬力增一分,現世報之感招更近一刻!
出世福重要之處是此愿:“生生父母。世世兄弟。悉成佛道。后我成佛。若殘一人。我不成佛。”若知僅聞名而已。此愿,二世所求,悉不成者,不取正覺,或有穎問,僅聞此愿在于八識為何二世愿滿?楞嚴經說,生因識有。識中有愿,生則隨愿。所以,發地藏愿,合地藏心,生地藏地,得地藏報,起地藏行,歸地藏性,成地藏覺!學唯識者,容易理解。讀經等于學發地藏大愿,承佛囑累人天三寶加被之福。讀經即入法會之緣,本覺釋師隨緣化度之力源源而至。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愿隨念經法緣加被弟子離苦得樂,乘愿普孝六道父母出輪回道歸于本覺,同師體無別。一具大愿善報。二具釋師法緣。故如師愿度脫歸西。二世所求,往生大愿決定成就。成辦所愿的孝法本來即是成功之路。成所作智,僅需聞知此愿而已,即得往生保證,這是極為殊勝巧妙方便的度生法門啊!但樹立信愿樂去西方的堅心難!信心善解方便難!信佛有此神力難!信自性具此神力也難!正法難值,見此經像也難!那么念佛幾人保證往生?保證往生之法你信不信?難!發心學習行持贊嘆印造此經像呢?難!為什么?前面諸難關全部沖破后才做得到。保證隨愿往生。大法讀誦心不空過才是聞在本識者。連佛都贊嘆:“善哉!”又說:“我滅度后,未來惡世罪苦眾生付囑于汝。”佛無生滅,具緣見佛相生,緣盡見佛相去,即是未來惡世。離佛正覺即是妄念之業緣。所以,佛相不現前,業相即現前。非覺之緣即是迷覺之緣。無佛相處,必痛苦業報之處。所以,出差之處若無佛緣,即是受苦之根。特別是現今已入末法時代,法性就是這樣的。
到哪里都要學佛念佛,結佛緣啊!無佛惡世怎么辦?南無延命地藏菩薩!佛又偈曰:“但當憶想延命菩薩。今世后世。所求不滿。我所說法。無有是處。”佛用全部佛法信譽來作擔保,可見其份量不輕,然而猶有人不信,甚至誹謗。即使是名望顯族難免無間倒懸之苦。地藏三經,佛說乃至一偈障礙不令流通者必下地獄,何況誹謗。謗此法門的若是名師,你也不必再跟隨侍候了。接著連諸大菩薩都出來贊嘆報恩之故,世界六動以無執力消眾生共業。并要隨順是人作心眼明,令所求圓滿,否則誓不成佛。護法也登場承諾。
最后,掌善蓮花童子以發心清凈(蓮花示現)令歸法性。掌惡執杵童子以破執方便降伏無明妄想,開顯智慧順緣令世間業自在。此二童子皆從阿字,無生無滅體性顯化。悟此心者決定成就,得自在力。愿生佛土,隨愿得生。此經最后一句極重要:“若未來世眾生,僅恭敬心供養地藏延命三尊,不生疑惑,現世所求,皆令滿足。”一切佛弟子現世生活方便僅此一法,恭敬于心,供養于身,以奉事而已。可見造此延命三尊極為殊勝,具足現世生存一切方便總持之力,又保證來世決定往生之緣。
雖已如法依經印行萬張,但無過膜易于風化,愿有識之智者修此大福,依像再印有膜圣像以流通,最好塑造銅石泥像而兼供掌善掌惡二童子,以利益無量無邊六道父母眷屬。我常勸人供養延命地藏三尊,專心念佛,余者無需雜修,極簡單易行,則無障生存,無障宏法,無障往生!善哉!善利,善利!
雖要利他無有實智
若見不法愿皆懺悔
若有淺用愿共識之
我輩同修蓮池慶會
這是一部契理契機,度生迅速,適合現代,鮮見推廣的經典。
說契理契機,是因為,這是佛為末法眾生說的經,帝釋天問佛,法末眾生當何拔濟,佛應所問,故講此經。
若聞此經。是菩薩名。
吐諸邪氣。自悟本空。
速證菩提。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陀山。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菩薩三萬六千人俱。
一切諸天。及龍夜叉。
人非人等。金輪銀輪諸輪王等。
從十方來。爾時世尊。
說是大乘。無依行已。
石有帝釋。名無垢生。
白佛言。世尊。我欲護世。
若佛滅後。末法眾生。
當何拔濟。佛告帝釋。
有一菩薩。明曰延命地藏菩薩。
每日晨朝。入於諸定。
遊化六道。拔苦與樂。
若再三途。於此菩薩。
見體聞名。
生於人天。或生凈土。
在三善道聞其名者。得現果報。
後生佛土。何況憶念。
心眼得開。決定成就。
亦是菩薩得十種福。
一者女人泰產。
二者身根具足。
三者眾病悉除。
四者壽命長遠。
五者聰明智慧。
六者財寶盈溢。
七者眾人愛敬。
八者谷米成熟。
九者神明加護。
十者證大菩提。
亦除八大怖。
一者風雨隨時。
二者他國不起。
三者自界不叛。
四者日月不蝕。
五者星宿不變。
六者鬼神不來。
七者饑渴不發。
八者人民無病。
佛告帝釋。於未來世。
若有眾生。受持此經。
恭敬供養。是菩薩者。
百由旬內。無諸災患。
惡夢惡相。諸不吉祥。
魍魎鬼神。鳩盤荼等。
永不得便。
天狗土公大歲神宮。
山神。木神。江海神。
水神。火神。饉餓神。
塚神。蛇神。咒詛神。
靈神。路神。灶宅神等。
若聞此經。是菩薩名。
吐諸邪氣。自悟本空。
速證菩提。
爾時帝釋白佛言:
「世尊!延命菩薩何化六道。
得度眾生?」
佛告帝釋:
「善男子!諸法空寂不住生滅。隨緣生故。色身不同。性欲無量。普為得度。」
延命菩薩
或現佛身。
或現菩薩身。
或現辟支佛身。
或現聲聞身。
或現梵王身。
或現帝釋身。
或現琰魔王身。
或現毗沙門身。
或現日月身。
或現五星身。
或現七星身。
或現九星身。
或現轉輪圣王身。
或現諸小王身。
或現長者身。
或現居士身。
或現宰官身。
或現婦女身。
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
或現天龍夜叉。人非人等身。
或現醫王身。或現藥草身。
或現商人身。或現農人身。
或現象王身。或現獅子王身。
或現牛王身。或現馬形身。
或現大地形。或現山王形。
或現大海形。
三界所有四生五形。無所不變。
延命菩薩。如是法身。
自體遍故。現種種身。
游化六道。度脫眾生。
能以一善。破三界有。
悉以心善。未來眾生。
不能發心。但當一心。
禮拜供養。延命菩薩。
刀杖不加。毒不能害。
厭魅咒詛。起尸鬼等。
還著本人。如天吐唾。
向風投灰。還坋其身。
爾時帝釋白佛言。
世尊。何故名曰延命菩薩。
其相云何。佛告天帝。善男子。
真善菩薩心明圓。故明如意輪。心無罣礙。故名觀自在。
心無生滅。故名延命。
心無摧破。故名地藏。
心無邊際。故名大菩薩。
心無色相。故名摩訶薩。
汝等信受。
心無所別。莫令忘失。
爾時大地。六種震動。
延命菩薩。從地出現。
右膝曲立。
臂掌承耳。左膝申下。
手持錫杖。白佛言。
我每日晨朝入諸定。入諸地獄。
令離苦。無佛世界。度眾生。
今世後世。能引導。若佛滅後。
一切男女。欲得我福。
不問日兇。不論不凈。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言色常和。不枉人民。
不斷生命。不犯邪淫。
若十齋日。若六齋日。
若十八日。若二十四日。
但自心正。
轉讀此經。稱我名者。
我以法眼。威神力故。
即轉業報。令得現果。
除無間罪。
當得菩提。我從過去。
無量劫來。見諸六道。
一切眾生。法性同體。
無始無終。無異無別。
無名異相。生住異滅。
是得是失。起不善念。
造諸惡業。輪回六趣。
生生父母。世世兄弟。
悉成佛道。後我成佛。
若殘一人。我不成佛。
若知此願。二世所求。
悉不成者。不取正覺。
爾時佛贊延命菩薩。
善哉善哉。
真善男子。
我滅度後。
未來惡世。
罪苦眾生付囑於汝。
今世後世。
善能引導。
彈指之頃。
不墮惡趣。
況墮無間阿鼻地獄。
延命菩薩。而白佛言。
世尊。不慮我當拔濟。
六道眾生。
若有重苦。我代受苦。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時世尊重以偈贊曰。
善哉善哉 延命菩薩
有情親友 眾生生時
為其身命 滅為導師
眾生不知 短命無福
我滅度後 於末法中
國土災起 人王政亂
延命菩薩 今世後世
所求不滿 我所說法
無有是處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
六變震動。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金剛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聖觀自在菩薩。
摩訶薩等。
異口同音。而白佛言。
世尊。未來眾生若聞此經。
是菩薩名。我等皆當。
隨順是人。做心眼明。
現其人前。所求圓滿。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
地藏菩薩本願經。
《閻羅王眾讚嘆品第八》
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
有如是等不可思議神通之事。
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
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閻浮眾生結惡習重。
迷失本家。誤入險道。
旋出旋入。是迷路人。
忽聞是語。方知險道。
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是善知識。提攜接手。
引出險道。免諸惡毒。
至於好道。令得安樂。
(58)
(60)
初生之時,
不問男女,或欲生時。
但作善事增益舍宅。
自令土地無量歡喜。
擁護子母。
得大安樂。
利益眷屬。
《稱佛名號品第九》
(66)
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
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
自得自利。終不墮惡道。
若家中有臨命中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中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亦漸消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P70)
若能一念間具大慈悲心。
布施醫藥。飲食。臥具。
使其安樂。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如是福利最不可思議。
若未來世中,能作如是布施。
獲福無量。更能迴向。
不問多少。盡成佛道。
畢境成佛。
遇佛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
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句一偈。
發殷重心讚嘆恭敬。
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
若能迴向法界。
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
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發大慈心,
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
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復次地藏: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
廣度眾生;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
世尊,是地藏菩薩,
於閻浮提,有大因緣,
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
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
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恆河沙。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歎,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何等為十?
一者、土地豐壤;
二者、家宅永安;
三者、先亡生天;
四者、現存益壽;
五者、所求遂意;
六者、無水火災;
七者、虛耗辟除;
八者、杜絕惡夢;
九者、出入神護;
十者、多遇聖因。
大菩薩摩訶薩
佛教名詞
是梵文Mahāsattva 的音譯。
摩訶薩埵,
又作摩訶薩。與'菩薩'同義。
經中每用'菩薩摩訶薩'之連稱。
菩薩為
自利利他、大願大行之人,
故有此美稱。
摩訶薩埵如譯成'大士'時,則菩薩多譯成'開士',然皆指菩薩而言。
大菩薩摩訶薩意譯為大士,
指進入聖位的大菩薩,
指八地以上的菩薩。
大士:
成佛後憫眾生故,
再來讓人間度世。
化身成3度空間
眾生看的到的形相。
*「菩薩」
是等覺果位,
在往上就是妙覺, 也就是佛。
*「摩訶薩」
是大菩薩的意思,具大慈悲心,
心無邊界名摩訶薩。
*菩薩分十地和等覺.妙覺
菩薩摩訶薩是八地或以上的菩薩
*摩訶薩:「代表不退轉 」。
*菩薩摩訶薩,
摩訶(maha)是 "大" 的意思,
*菩薩(菩提薩埵)
是「覺有情"」的意思.
*"菩提"
是「覺悟」的意思,
*"薩埵"
就是「有情眾生」的通稱。
*菩提薩埵就是
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修行人。
*"摩訶薩"
是"摩訶薩埵" 的省稱,
即是 "大有情"。
「摩訶薩埵」完全可以譯作
「有情的大菩薩」。
因地藏王菩薩
常現身於人、天、地獄等六道之中,而有“六種地藏化身:
地藏尊之六使者:
一焰摩使者,化地獄。
二持寶童子,化餓鬼。
三大力使者,化畜生。
四大慈天女,化修羅。
五寶藏天女,化人。
六攝天使者,化天。
【六地藏】
《度地獄道》
金剛願地藏。左持閻魔幢
右手成辨印。入地獄救生
《度餓鬼道》
金剛寶地藏。左手持寶珠
右手甘露印。施餓鬼飽滿
《度畜生道》
金剛悲地藏。左手持錫杖
右手引攝印。利傍生諸界
《度阿修羅道》
金剛幢地藏。左持金剛幢
右手施無畏。化修羅靡幡
《度人道》
放光王地藏。左手持錫杖
右手與願印。雨雨成五糓
《天人界》
預天賀地藏。左持如意珠
右手說法印。利諸天人眾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種人頭幢,其形象為左手持檀陀、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度地獄道衆生。
二、寶珠地藏,左手持寶珠、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度惡鬼道衆生。
三、寳印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結如意寳印,專門救度畜牲道衆生。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剛幢、右手施無畏印,專門救度阿修羅道衆生。
五、除蓋障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施予願印,為人除掉八苦之障礙,專門救度人道衆生。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結説法印,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專門救度天道衆生。
【地藏名】
*南無大願金剛
*南金剛大笑菩薩
*南無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
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
無佛世界能化導師
悲願金剛地藏菩薩
*南無
如意輪觀自在
延命地藏大菩薩摩訶薩
*無能勝明王
(梵名 Aparājitah)
譯作不被任何東西所打倒
地藏菩薩的化身。
無能勝明王
為地藏菩薩的忿怒尊
*地藏意思
「地」是大地。
「藏」是寶藏。
安忍不動如大地,
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
在密教中
地藏密號
*“悲願金剛”
*“予願金剛”,
*在金剛界示現
南方寳生如來之幢,
*在胎藏界示現
則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
主伴地藏薩埵度九界妄情。
★★★
★★★
地藏王菩薩梵名
“乞叉底蘗沙”,意譯為“地藏”。“
地藏菩薩代表「孝」。
地”即土地,具有七義:
一、能生義,喻菩薩能生一切善法。
二、能攝義,喻菩薩能攝取一切善法於大覺心中。
三、能載義,喻菩薩能負載一切衆生,由眾苦交煎的此岸運載到清涼的彼岸。
四、能藏義,喻菩薩能含藏一切法妙。
五、能持義,喻菩薩能總持一切妙善並使之增長。
六、能依義,喻菩薩能為一切衆生所依。
七、堅牢不動義,
喻菩薩的菩提妙心堅如金剛、
不可破壞。
“藏”者,具有秘密、包含、含育之義;喻菩薩具有如來三德秘藏、無量妙法,能救脫無數衆生,咸登彼岸。
★★★
★★★
佛經
地藏稱其為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
靜慮深密猶如地藏” ,
是說他如同大地一樣
含藏著無數善根種子。
依《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記載:
釋迦牟尼佛至忉利天宮說法時,
地藏菩薩曾在忉利天大會的眾生面前,曾受釋迦佛勤咐囑托,
在釋迦牟尼佛世尊寂滅後至未來佛彌勒下世前的這段「無佛世界」裡的期間,地藏須住化世間,教示六道眾生,離惡向善,救拔得至解脫。
擔認起教化娑婆世界的導師,
渡化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等六道眾生的重任。
釋迦佛又任命他作幽冥教主,即管理陰間,地藏王應此重任,即在佛前立下大誓願。
地藏菩薩所發的大悲誓願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
「眾生渡盡 方證菩提」
明珠照破天羅網,
錫杖振開地獄門。
明珠照徹天堂路;
金錫振開地獄門。
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
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
★★★
★★★
佛說地藏菩薩
發心因緣十王經
「善法堂」三十三天時
集於彼「忉利天宮」
涅槃經十二曰:
「是善法堂忉利諸天常集其中,論人天事」
此地藏曾在忉利天大會的眾生面前,受釋尊的咐囑,在釋尊入滅後至彌勒菩薩成佛之前,要在娑婆無佛世界擔任導師。
人們口中所說地府
地藏王統率
「十殿閻羅王」
其實都是佛化身
第一殿、
秦廣王(不動明王)
第二殿 、
初江王宮(釋迦牟尼佛)
第三殿、
宋帝王宮(文殊師利)
第四殿、
五官王宮(普賢菩薩)
第五殿、
閻羅王國(地藏菩薩)
第六殿、
變成王廳(彌勒菩薩)
第七殿、
太山王廳(藥師如來)
第八殿、
平等王(觀世音菩薩)
第九殿、
都市王廳(阿閦如來)
第十殿、
五道轉輪王廳(阿彌陀佛)
【牛頭馬面】
*牛頭: 大威德金剛
(阿彌陀佛的化身)
牛易經代表:坤母親
*馬面: 馬頭明王
(觀世音菩薩化身)
馬易經代表:乾父親
本經敘說人死亡後,
於冥途中經十王殿受善惡審判之情形,及地藏菩薩發心之因緣。
即初述佛臨涅槃時,放大光明照耀閻羅國,閻魔王及十大王眾皆來集會;次述眾生之三魂七魄,及命終後須經秦廣、初江、宋帝、五官、閻魔、變成、太山、平等、都市、五道轉輪等十王殿,受生前所造善惡業之審判。
諸多冥王
第一殿、秦廣王
第二殿 、初江王
第三殿、宋帝王
第四殿、五官王
第五殿、閻魔王
第六殿、變成王
第七殿、太山王
第八殿、平等王
第九殿、都市王
第十殿、五道轉輪王
是佛菩薩的化現
為來教化眾生
在地獄中設淨土
★★★
無能勝明王(梵名 Aparājitah,譯作不被任何東西所打倒。地藏菩薩的化身。)
無能勝明王為地藏菩薩的忿怒尊,換言之,若以三輪身而論,則釋迦佛為自性輪身,地藏菩薩為正法輪身,無能勝明王為教令輪身,如具三身一體,體、相、用具足。是則應知法界結構以及法身相應之處!無能勝明王其象徵,是大善知識!無能勝是一門深入,若能朝聖將自己置於佛陀的環境空間裡,則會獲得伏藏,指的是甚深智慧,而會迅速坐于正法菩提道場,活在清淨生活環境中。地藏法門乃是開啟生命藍圖的法門,此生命藍圖乃依佛陀的自性為體,目標在開啟吾等大地凡夫的無明暗障,故以無能勝明王的本尊來戰敗一切無明陰魔,而地藏的本事為正法輪身的本尊,此相為一切善巧接引之媒介也。以地藏菩薩本尊為顯,無能勝本尊為隱,釋迦文為體,如是觀行,則秘密隱顯俱成,三輪一體呈現也
地藏菩薩念誦儀軌說
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之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嘆,則由其居處,即得十種之利益:
一、土地豐壤。
二、家宅永安。
三、先亡生天。
四、現存益壽。
五、所求遂意。
六、無水火災。
七、虛耗碎除。
八、杜絕惡夢。
九、出入神護。
十、多遭聖因。
見地藏菩薩本願經下。
地藏院四菩薩
是地藏菩薩之眷屬:
一寶處菩薩,
二持地菩薩,
三寶印手菩薩,
四堅固菩薩。
〈地藏菩薩讚〉: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智慧音裡,吉祥雲中,為閻浮提苦眾生,作大證明功德主。」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獄本空,本來成佛。
地獄淨空,方證成佛。
《地藏菩薩本願經》稱佛名號品
【無邊身如來】
聞是佛名,暫生恭敬。
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之重罪。
是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寶性如來】
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
是人於無上菩提道永不退轉。
【波頭摩勝如來】
聞是佛名,歷於耳根。
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
【獅子吼如來】
聞是佛名,一念歸依。
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拘留孫佛】
聞是佛名,至心瞻禮。或復贊嘆。是人當得授上記,
於賢劫千佛會中為色界最上天大梵王 。
【毗婆尸佛】,
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
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寶勝如來】
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
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寶相如來】
聞是佛名,生恭敬心。
是人不久,當得阿羅漢果。
【袈裟幢如來】
聞是佛名者。
超越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大通山王如來】
聞是佛名者。
得遇恆河沙諸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凈月佛】【山王佛】
【智勝佛】【凈名王佛】
【智成就佛】【無上佛】
【妙聲佛】【滿月佛】
【月面佛】【如是等不可說佛】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明圓故如意輪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無罣礙觀自在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無生滅名延命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無摧破名地藏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無邊際大菩薩
南無延命地藏尊
心無色相摩訶薩
南無延命地藏尊
法性同體代重苦
南無延命地藏尊
調御法性超異熟
南無延命地藏尊
即轉業報得現果
南無延命地藏尊
能以一善越三界
每日晨朝入諸定
入諸地獄令離苦
無佛世界度眾生
今世後世能引導
南無延命地藏尊
女人泰產心安穩
南無延命地藏尊
身根具足意自在
南無延命地藏尊
眾病悉除體堅固
南無延命地藏尊
壽命長遠無斷滅
南無延命地藏尊
聰明智慧三昧耶
南無延命地藏尊
財寶盈溢行佛事
南無延命地藏尊
眾人愛敬無怖畏
南無延命地藏尊
穀米成熟民安樂
南無延命地藏尊
神明加護除災難
南無延命地藏尊
不昧因果天王護
南無延命地藏尊
開我心眼做引導
南無延命地藏尊
證大菩提成佛道
·地藏王菩薩以“一實境界”
開示求大乘者,分別依
“生佛無別,同一真如”、
“妄心無體,妄境不實”、
“心境互依,似有實無”。
並以此
“一實境界”為體,
認爲心有二相,一者心内相
(有真心和妄心的區別);
二者心外相,透徹的剖析衆生之顛倒心意識。
又地藏王菩薩有兩種修學的觀道,一修“唯心識觀”,其步驟有三:修色寂三昧、修奢摩他觀、修毗婆舍那觀;二修“真如實觀”。顯教“四大菩薩”中,只有地藏王菩薩示現“出家相”,這表示衆生在無佛之世更應敬佛、敬法、敬僧,起正信、正念、正知、正覺而勤修不待。
★★★
★★★
四大菩薩中,
唯有地藏菩薩是僧侶袈裟打扮,左手拿著寶珠,右手拿錫杖。
寶珠即「摩尼珠」
寶珠光如明月,
又曰明月摩尼。
譯雲如意珠。
此珠有澄濁水之德。
地藏菩薩手持之寶珠
★「明珠照破天羅網,錫杖振開地獄門」。
光明顯耀。
清淨透亮。
稀世珍貴。
戒凈無染。
定而無雜。
慧光遍照。
【持珠,清淨覺受】
無垢無染覺性。
心性寶珠無污染。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還原自己
初始之光而反白。
發現本來
清淨圓滿的自性光明。
★
法華經曰:
「淨如寶珠,以求佛道。」
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曰:
「心性寶性無有染污。」
智度論五十九曰:
「如意珠能除四百四病。」
涅槃經九曰:
「譬如明珠置濁水中,以珠威德,水即為清。」
法華經序品曰:
「持凈戒猶護明珠。」
梵網經偈曰:
「諸佛子!宜發大勇猛,於諸佛淨戒護持如明珠。」
六度集經三曰:
「具戒行者心無穢濁,內外清潔。凡夫猶瓦石,具戒高行者若明月珠也。」
箋難一曰:
「經護明珠,或是明月珠也。」
智度論四十九曰:
「若水濁,以珠著水中,水即為清。是珠其德如是。」
凈土論注下曰:
「譬如摩尼珠,置之濁水,水即清淨。若人雖有無量生死之罪濁,聞彼阿彌陀如來至極無生清淨寶珠名號,投之濁心。念念之中罪滅心凈,即得往生。」
又說明珠譬大乘經典。
涅槃經三曰:
「譬如國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頂戴恭敬,增加守護。我亦如是頂戴恭敬增加守護如來所說方等深義。」
法華經安樂行品曰:
「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第一之說,於諸說中最為甚深。末後與賜,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
★★★
★★★
發願: (他受用)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明珠照破天羅網,錫杖振開地獄門。」
(自受用)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過去心不可得。
未來想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明了實相,眾性本空。
自悟本空,速證菩提。
★★★
一切有情眾生的心地
本具足清淨明朗的佛性
此乃為無價的自性寶藏
只因迷而不覺,
而無法見佛性。
★★★
南無 如意輪觀自在
延命地藏大菩薩摩訶薩
心圓明, 故名如意輪
心無罣礙,故名觀自在
心無生滅,故名延命
心無摧破,故名地藏
心無邊際,故名大菩薩
心無色相,故名摩訶薩
★★★
地藏發願(他受用):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地藏內心(自受用)
地獄本空。本來成佛。
先發現眾生皆是佛。
只因為他們不承認~
眾生看佛
佛成了眾生
佛看眾生
眾生皆是佛
地藏
知道受用
生命狀態~
本來「清淨」
本來「自在」
本來「解脫」
本自「圓滿」
本自「光明」
眾生
本來具有
如來德性
只因
無明覆蔽故
而不得顯
發願(利益眾生)
是要讓他們明白
生命實相道路~
是心是佛
是心想佛
是心做佛
你即是佛
佛即是你
你我與佛本無異~道理
喚醒眾生
看待生命的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