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靈風水,九大宇宙定律】
2020.8.2
比風水厲害100倍的九大宇宙定律,修造命運的終極奧秘,請深度解讀。
一、因果定律:
厚道,才有厚報。
二、吸引定律:
你相信什麼,就會發生什麼。
三、放鬆定律:
越是求,越得不到。
四、當下定律:
心境變,處境即變。
五、 80/20定律:
心能篤定,成功便是一定。
六、應得定律:
你自己值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七、間接定律:
不懂給予,不成大事。
八、寬恕定律:
人最該寬恕的是自己。
九、負責定律:
你只需對自己負責,
天自會對你負責。
~~~~~~~~~~~~~~~~~~~~~~~
比風水厲害100倍的驚人定律,讓你明白宇宙間的奧秘順勢而為、輕鬆幸福。這是一篇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文章。
世間所有的一切,
都不是機緣巧合。
我們生活在這個由“有形”與“無形”所構建的世界裡。
清楚宇宙運行的規則,
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人們常說「命運天註定」,但「天」既有先天也有後天,所以當然也包括個人努力所帶來的影響。
個人不能決定自己出生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和家庭,但隨著時間的演進,個人的命運將越來越多地掌握在自己手裡。
因此,特定的天命也好,流動運勢也罷,其實都是可以修補、營造的。如此,生活和修行逐漸合為一體,才能最終臻於圓滿。
下面,我們就對這讓人震撼不已的九大定律進行深度解析,參透了並遵之而行,那其實就是通往「天人合一」這一最高境界的路,隨之而來的,就是心的通透、人生路的通達。
一天,你開車趕著去會見重要客戶,路上看到一對年老夫婦的汽車爆胎了。你因為趕時間不想管,但又覺得必須管,於是你停下車幫他們換輪胎。
你把輪胎換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筆錢表示感謝,你婉拒了老人家,祝他們好運,然後你繼續上路。
當你趕到約會地點,卻發現客戶比你來得還晚,而且客戶很爽快地就和你簽了協議。
你會不會覺得很走運呢?
這不是運氣,這是宇宙法則。
~~~~~~~~~~~~~~~~~~~~~~~
一、【因果定律】:
厚道,才有厚報。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語言、行為都是「因」
都會產生相應的「果」。
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又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佛家有句話叫: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果必然從因來,想要或不想要怎樣的果,必須從因上著手,或積或斷。
智者懂得修善因,而不求果,因那是水到渠成的事,積德的真諦不過就是積善因。凡夫不修善因卻求善果,註定是虛妄一場、徒勞無功,任你求神拜佛、一擲千金,都不可能達到的。
能看清這點,靠的是智慧,怎樣去做,也是區分智者和愚人的分界點。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是個一直有爭議的話題,因為大家見多了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事情,究竟該不該信?
對此佛教和道教給出的答案是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儒家給出的答案則是
《易經》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
善惡之報極有可能是
報在家人、家庭和家族上的。
你得罪了人,別人可能報復你的父母妻兒;你施恩於人,別人對你的父母妻兒也常常抱有感激,願意回報;這點屢見不鮮,誰都感受過,可見是非常可靠的。所以別的暫且不論,僅憑這點,也足以作為人們深信因果的理由了。
況且,我們不說因果報應,只談人品和厚道,恐怕任誰也會承認人品好、厚道的人,更容易有好的人際關係,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更容易走得遠吧?
而人品好和厚道,
正是一種善的人格。
★自己的整理
因因相連
德不配位,
必有災殃。
不要成為
可被傷害的你。
起心動念,
種子善因。
修善因,種善果。
對的事,天天做。
心善
處處是淨土。
找方法開關
累積善念/累積善因/培養福報
耕耘(種植培養,水果裡的種子)
善因善果,
經營好、準備好。
易經隨著時間
位置改變而變
不想付出,想要擁有,
短暫的聰明,是沒有智慧的。
厚道,
留路讓別人能走,
給人留個好印象。
知道好壞沒什麼,給對方機會,
教導對方修補、即時營造,
留路給他走,給予他時間。
讓對方能去耕耘,
能創造命運顯化。
~~~~~~~~~~~~~~~~~~~~~~~
二、【吸引定律】:
你相信什麼,就會發生什麼。
人的心念(思想)
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
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
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
大家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
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
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
所以控制心念(思想),
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這個定律有沒有讓你有醍醐灌頂、大徹大悟之感?
《周易》云: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人的心念與環境、遭遇的相互吸引,不僅有著心理學上的原因,更有著物理學上的原因,萬事萬物從根本上都是來自同一個場域,而先天存在著相互感應、物以類聚的趨向。
所以你想擁有怎樣的生存環境和人生際遇?
先要從成為這樣的人開始。這絕不是迷信,而是實實在在的天道和宇宙定律。
現在流行「正能量」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而真正的正能量,不只是去靠近正能量,更是自己生產正能量,自己成為一個正能量的人,因為這是從自我的根本處著手。只有自己是一個正人君子,才能真正的走正道、得正報。
更進一層,吸引定律還可以升級為「深信定律」。
你深信一件事,不論這件事是好是壞,往往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道理不過就是吸引定律的深化,聽起來玄乎,說白了就是告訴了我們兩個字的重要性「信念」。
所謂心誠則靈,心誠,就是深信。
一個深入骨髓的信念(DNA排列),就如同生物學上的基因,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只不過信念是逆向的,反過來徹底地改造一個人。
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一大原則。
★自己整理
要拿到最精準,
最有效的東西,
修正自己念頭。
念力頻率
共振法則
吸引法則
善善相因:
吸引能量磁場光
讓對的能量進來
1.改造想法,問自己相信什麼?
2.息息相關吸引而來的是什麼?
想法與遭遇,是息息相關。
現實世界的遭遇,
正在證明你的心。
現實證明你的心。
現象證明,你心的想法力量。
如果讓不夠好成立,
要超越它會很困難。
永遠可以超越它,
你就是它的全部。
造命造運,
到一個點翻轉過去。
DNA排列,深入骨髓的信念。
念力頻率/共振力量/共同完成
具足本然,不生不滅
~~~~~~~~~~~~~~~~~~~~~~~
三、【放鬆定律】:
越是求,就越得不到。
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
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
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
把目標瞄準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後放鬆心態、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當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相反,如果你對結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了凡四訓》
中雲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人心最大的妄念是什麼?
以為越思考越聰明,
美其名曰有思想。
越謀劃越接近成功,
美其名曰謀略。
於是人的腦子總也閒不下來,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甚至不擇手段,都是這種心態的副產品。
但是全錯了,而且是搞反了。有思想和謀略的人,充其量只能算中等人;上等人,恰恰什麼都不想。
這其中的玄機便是:但凡你想、你要、你求,你就是被局限的自我所束縛和困住的,格局永遠大不了,甚至越來越小。
而一旦你不去想,放下所有的心念,這個時候佛家所說的「自然智」就會生起(靜中生智)。
何為自然智?
就是精神的場與宇宙的場
合一同頻共振。
這時你的大腦就從一部只會加減乘除的計算器,升級為一台可以在雲端計算的量子計算機,可以超高效率、復合性地處理海量信息,並直接從宇宙中獲取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智慧。
《周易》所說「神無方而易無體」
就是指的這種狀態。
「唯變所適」則是其功用。
也就是道家的:
「萬變不離其宗」「順勢而為」。
王陽明: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如此,才能足以應對萬變,什麼事都可化解,進而什麼事都能做成。
道家言「求而不得,不求而得」,老子又言「無為而無不為」,道理也在這裡。
出世與入世的圓融,這就是核心的樞紐。唯無欲無求者,方可謀天下,他順應的只是天道、承接的只是天命。
★自己整理
虛線、放鬆、柔軟度、如意,
全然接受,適應環境,給人舒服。
努力精準,認真生活,
不求馬上要有,回報。
有想法,不成為想法的奴隸。
精準地朝著目標走,
不受旁邊干擾影響。
歡迎光臨(來就來),
來者應,去著靜。
放鬆心情
去做調整
鏡子給別人好用
精準扮演好角色,要扮演的像
如其所是
如其所用
如其所願
來到你面前,就是最好的化機。
滿它的願,成功是因為願意給。
生就成,
顯隱俱成,
顯現成就。
滿他的願,
成功就是願意給。
不要自我設限
越是放鬆,不設限,你就是一切。
放開鬆綁自己,將自己釋放出來。
與宇宙共振共存,
跟所有宇宙力的力量做連結。
無欲無求,沒有想法,人很清楚,
身體在動,放鬆釋放出來/交出去。
讓它主宰,你也能主宰。
無情變有情,有情無情(連線)。
枯樹重長,超越生命的活動力。
轉念放鬆調整,
心靜下來溝通,
念力對焦對準他,
頻率能互相吸引。
就能與不同
(次元、空間、生物)溝通。
~~~~~~~~~~~~~~~~~~~~~~~
四、【當下定律】:
心境變,處境即變。
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
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
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於調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金剛經》云: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已過去,
未來還沒來,
現在正在不斷流逝中,
這三種心的的確確都是幻覺。
永遠到來的,只有當下。人能把握的,只有當下,並非現在,因為現在的下一秒鐘,現在就會成為過去。
隨著現在而流淌的狀態,
像水一樣,不離開,也不停留。
例如,
水龍頭現在流出的水,在下一秒鐘已不存在、不停留,但水龍頭還是有水流出,但流出的水已經不是那個時候的水了。
那麼人為什麼會
迷失在過去和未來呢?
因為關聯著
過去執念,放不下,
未來慾念,有所求。
放不下人心就會沉重、陰鬱,
有所求人心就會焦灼、扭曲。
想想我們每個人,是不是經常甚至不自覺地處在焦慮之中,耗著精神、毀著身體、對現實和遭遇只剩抱怨,而從沒以安詳平靜之心面向當下過?
按照吸引定律,
所思所想,都會被自己吸引而來。
人的生活處境和平生遭際,
就也難免帶有這樣的色彩。
要化解和脫離此境,只有活在當下。而要做到,需要實實在在將一切放下,了知一切皆為虛幻。哪怕還不能完全領悟,也並不妨礙這樣去做,而且這正是一種修行。
改造命運,需要從改造自己的心開始。心為根本,不從此處下手,一切的努力必然仍是造作,沒有抽身的一天。
佛家言「境隨心變」,這並不只是因為你的心怎樣,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樣,而是你的心怎樣想、解釋,是能夠實實在在帶動現實的改變的
★自己整理
當下一念處理好,
超越(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現在(當下一念)=未來
過去經驗/未來擔心
造成當下的現象
種種的判讀
(你認為對的事、錯的事),
都是拿過去
經驗去判讀當下的結果。
過去心不可得。
請預約美好的未來。
當下活靈靈、活生生、
不間斷的現象狀態。
老闆看的標準(思想/言語/行為)
無論你做什麼,都把事情做好。
保持笑容/虛心求教
不恥下問/不怕麻煩
不怕拒絕/不怕勞累
不怕指教/不怕評斷
不怕被嫌/不怕挑剔
1.學者問(不懂就問)。
我哪裡需要改進的,
你可以一次講出來。
我記性不好,
我可以抄筆記,
或是錄音起來,
拿回家聽3次記起來。
注意小細節,
小事做好,用心盡心。
讓自己老實、可靠。
小細節大方向,越來越進步。
用心付出現比別人多一份努力。
比別人做的多出10分鐘的努力。
用自己的方法,
做出自己的一套功夫,累積出來。
每天朝著進步方向走,
技巧專業,才能累積,才能走遠。
2.請求幫忙、協助、支援。
3.示弱委屈求全,令其圓滿。
謝謝指教,我會改進,虛心感恩。
不熟到熟。
勇於認錯,不恥下問,
虛心接受,修正改進。
~~~~~~~~~~~~~~~~~~~~~~~
五、【80/20定律】:
心能篤定,成功便是一定。
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
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的進步(量變才能到達質變)。
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少數的,
因為能堅持的人總是少數的。
量變而質變,這個道理我們誰都知道。要有耐心、能堅持,這個道理我們也都懂。那麼為什麼能夠做到的是極少數?為什麼我們不是取得成功的極少數人中的一個?
假如明確地告訴你,奮鬥之路上什麼時候是80%的時間點、什麼時候是20%的時間點,能夠堅持下去的一定是大多數。只可惜沒人告訴我們,所以我們總是會懷疑自己的路是不是走錯了——也的確存在這種可能,於是就放棄了。
這就是80/20定律作為反面教材的大多數人的心理機制。正面教材那極少數人的心理機制又是怎樣的呢?
答案正是
1.深信吸引定律。
2.當下定律。
3.放鬆定律。
放鬆,並全然相信。
活在當下把事情做好,
全然接受,任何考驗。
他們深信自己所做的事的意義,並且堅信一定能夠做成;因此他們只管做好每一個當下,而根本不在意結果什麼時候到來;最終這個結果反而會更快、更好地到來,因為不走彎路、水到渠成。
所以要擺脫80/20定律的魔咒,正是要從深信自己所做、堅定自己的信念開始,在心無旁騖地做好每個當下中完成。這樣才能不動搖、不懷疑,於是不放棄。而不是要靠壓抑和強制自己,況且這也做不到,一切不是心甘情願的事情,都註定不能持久。
★自己整理
成功:
來自於量大。
量變而質變:
量要加大,質就會變。
成功:
堅持、努力+行動力。
熱情不變,
耐心包容,
把事做好。
前80%努力(開花)生。
後20%堅持(結果)成。
只管付出、分享,
不管結果、好壞。
行動力量大。
一個點上投入一直努力。
~~~~~~~~~~~~~~~~~~~~~~~
六、【應得定律】:「值得定律」
你自己值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
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
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
擁千金者值千金,
應餓死者必餓死,
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應得定律更準確的說法
應該是「值得定律」。
什麼意思呢?
你自己值多少,
才能得到多少。
趙朴初「人得到所應得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就是這個意思。
為什麼?
想想吸引定律吧,人的自身價值和所獲得的外在價值,一定是存在著感應關係的,沒有這種感應,或者感應比較弱,就貼不上去或者無法維持。
如今有些人老想著結交人脈,掐人尖,攀高枝,妄想一步登天,這不僅荒謬,而且就算運氣好一時得到了,也註定是不能持久的,弄不好還會搞得身敗名裂、不得善終。
人與人核心的關係是交換,無論利益還是情感,沒有這種交換就無法建立關係,則是其中最樸實的道理所在。
為什麼可口可樂的老闆說哪怕將可口可樂的所有資產付之一炬,可口可樂也能在很短時間內重新崛起?
因為可口可樂這個百年品牌
自身的價值就在那裡。
為什麼「褚時健」從人生巔峰跌入谷底,淪落到鋃鐺入獄、一無所有,出獄時儘管年邁卻仍能重新取得事業輝煌?
因為
褚時健的能力在哪,
自身的價值就在那。
對此最生動的表達,就是電影裡《1942》張國立飾演的角色所說的那句話:
「地主之所以是地主,長工之所以是長工,是有原因的。我知道怎樣從窮人變成富人,只要活著到陝西,給我十年,我還是地主。」
所以想成為人生贏家,就必須從提升自我價值開始。只要自身價值足夠大,按照吸引定律,人脈、圈子等其它因素就都是不費力的,不必刻意經營也能聚集身邊。
~~~~~~~~~~~~~~~~~~~~~~~
七、【間接定律】:
不懂給予,不成大事。
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
例如:
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
你要有所成就,
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
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老子言: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又說: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真正的高人,一定是通過給予來得到的。因為他掌握了一門最高明的智慧。
這種智慧就是:
只想去得到,所得到的頂多只是想得到的東西;而給予,得到的是人心,得到人心則什麼都能得到,因為可以把人聚集起來,需要的時候再組織起來,去共同完成一些事情,需要眾人完成的則必定是大事,最大的獲利者則一定是作為組織者的自己。
想想古往今來那些成大事的人,
是不是都是這個套路?
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
是有著大道理、大智慧在的。
打天下、治國如此,做事業同樣如此,人脈的實質,不就在這裡嗎?
劉邦曾問謀士陳平:
我與項羽有什麼區別?
陳平回答說:
大王粗野傲慢,項王謙遜有禮。
劉邦又問:
那你為什麼棄項羽而歸我?
陳平說:
對於有功之人,大王不吝惜賞賜,項王則很少封賞。
正是因為項羽不願意與有功之臣分享天下的利益,也就沒有多少人願意追隨他,最終就是一個「獨利則敗」的結局。而劉邦則把自己的所得利益與部下共享,得了人心,才得了天下。所謂「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
八、【寬恕定律】:
人最該寬恕的,是自己。
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麼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這點非常重要。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
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
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麼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
需要寬恕的對象,是你自己!
不管你過去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請先真誠地懺悔並保證不再犯,然後——請寬恕自己。內疚這一沉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你有所作為,相反會阻礙你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人。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
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人的一切痛苦,都來源於不接受,沒有取得好成績,沒有考上一個好大學,沒有找到一份好工作……失去了一個心愛的人,失去了一份好工作,失去了一個好機會……因為不願接受、心有不甘,痛苦因之而生。
不接受,從根源上則不是不能接受那些事,而是不能接受自己,因為人有無數的慾念,最大和最深的慾念則是「自我」,它是所有慾念的總司令。一切因得失而生的痛苦,都源於自我受到了傷害——覺得是自己無能、卑微、怯懦、幼稚……所以不能接受。
而一旦接受了那些不能接受的事,心便能立刻歸於安寧。一旦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心便能登時萬念俱息。想要出離痛苦、超脫執念,這就是那個最徹底、最妙的法門。當你寬恕了自己,也便寬恕了全世界。
接受不是放縱,放縱和寬恕的差別正在懺悔。沒有懺悔的接受是放縱,有懺悔的接受才是寬恕。寬恕的實質,是承認自己的不足,放下,並以全新的姿態,去追尋更好的自己。否則,便是違背當下定律的。
萬法陰陽,沒有失就沒有得,沒有錯就沒有對,這是天道本來、萬物常態,沒什麼不能放下,也沒什麼不能寬恕。
~~~~~~~~~~~~~~~~~~~~~~~
九、【負責定律】:
你只需對自己負責,
天自會對你負責。
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人對自己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麼;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後看,盯著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嘆。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九大宇宙定律,每一個都落在自身,歸結到最後就是以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做好人、行善事、走正道。
自己的命運,自己是主心骨;
自己主心骨,是自己這顆心。
從修造自己這顆心開始,
就是最本質的修造命運之途。
佛不渡人,唯人自度。
你對自己負責,天自會對你負責。
全站熱搜